Flag

An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United States Consulate General Guangzhou, China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中国

概况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于1979年8月31日正式开馆,但早在十八世纪后期,美国就已在广州设立了领事机构。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对应服务四个省区——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领区内的当地总人口超过2.04亿,其中有44座城市的人口超过一百万。该地区曾被称为“世界工场”,现正从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向先进的机械制造业和技术革新转型。

位于中国广州市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设施在外交建筑设计方面,体现了崭新的时代特色。我们在2001年购得馆区地块时,当时这片7.4英亩的土地还是稻田和鱼塘。之后到了2013年夏天新馆开馆时,这里已是高楼林立。美国领事馆继续服务于美国公民和公司的需求,并推动美国政府外交目标的实现。正如广州是世界进入中国、这一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窗户一样,美国领事馆是美国连接华南的纽带。

总领事耿欣

耿欣 (Lisa K. Heller)女士于2021年8月31日,就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她是美国高级职业外交官,致力于美中关系逾三十五年。

之前,耿欣女士在美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大使馆和驻北京大使馆,均任新闻文化事务的公使衔参赞;另外,她曾分别任职于美国的驻韩国首尔大使馆、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以及驻沈阳总领事馆。她还曾在首都华盛顿的美国国务院总部,任职其东亚-太平洋事务局的公共外交办公室主任、以及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的非洲-欧洲办公室副主任。

耿欣女士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她的丈夫何乐进(James Heller)也是外交官,他们的子女已长大成人。

谈古论今

两个世纪前,还是乔治华盛顿当总统的时候,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就已经是美国在中国甚至是在远东地区最早的一个外交机构,在推进中美两国关系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今天,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更是与中国有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主要包括促进贸易商务往来,全方位推进美国对华政策,通过互访推动公众外交等。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是在中国唯一处理美国领养和移民签证的机构,领事部的工作量之大居美国国务院全球使领馆前列。

商界,政界大合唱

美国与广州的外交往来可以追溯到美利坚合众国刚建立的年代。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载着人参来到广州的口岸,以交易中国出产的红茶。这艘船的舰长是29岁的Samuel Shaw,曾在美国解放战争中当炮兵将领,他是首位来到“中央之国”的美国商人。后来他写信给外交部国务卿John Jay,建议美国委派领事和副领事到广州,有利于加强美国这一新生国家的外交实力。他写到:“这些官员将会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他们从一般个人经历中难以获得的,他们也有义务为国人提供优质服务。”后来,Shaw少校被任命为美国驻华的第一任领事,尽管他在任期内“没有工资也没有津贴,但代表了美国人的自信和尊严”。

当时,中国政府的闭关政策使广州只能有限地对外进行经贸活动,所有的外国商人都被限制在珠江两岸的楼房和工厂里居住和工作。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美国领事进驻广州,而且后来在领事馆工作的美国人也不懂中文,但是在十九世纪初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还是不断地发展。中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政府被迫开放若干通商口岸,广东获得了空前的商机。中美双方经过一轮相互对立后,美国前国会议员Caleb Cushing担任了正式的首任美国驻华大使,他代表美国在1844年签定了中美望厦条约,保证了美国商人贸易特权和允许美国船舶进入新开放的中国口岸。根据美国国会规定,美国领事除了有责任保护美国商人利益以外,还有更多的权责。比如在1848年,领事馆享有控告触犯中国法律的美国公民的权力。1856年,美国驻广州领事馆被烧毁,但随后的半个世纪里,美国外交官们仍致力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动荡的年代的探戈舞

除了广州以外,华南地区的其它开放港口如福州和厦门也设有美国领事馆,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国会并不慷慨而且有半隔绝的思想,这些领事馆通常都没有外交官进驻,有时由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代表美国在华利益,有时甚至还让英国和德国的官员代表美国在华利益。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设立并统管所有驻华领事事务的时候,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1873年,随着英国政府在广州沙面岛设立设立领事馆,美国也在沙面岛设立了领事馆。当时的沙面是一片沙地,横跨一公里,由十年前开挖的人工河为界把沙面岛隔开。和欧洲的驻外人员一道,美国驻外人员尝试在这里塑造西方的生活方式。他们建立了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网球场,室内游泳池和散步长廊。今天,在沙面还可以看到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西方生活的传统。

当时在沙面的生活是和平安稳的,但在沙面岛以外的中国人却不是那样。由于对清政府的不满愈演愈烈,革命起义时有发生,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覆灭。受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影响,1934年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撤馆,1938年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撤馆。日本投降后,美国驻华的多个领事馆复馆。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移到广州,沙面的美国领事馆升格为“大使级办公室”。由于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之间的国内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政府再次迁移,转至重庆,美国驻华大使办公室也随之前往重庆。1949年8月,美国驻广州领事馆闭馆,中国大陆的共产党政权与美国的外交关系随之停止。

随着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总统尼克逊的标志性访华,美中双方在1979年1月1日正式重新恢复了外交关系。根据条约,双方可以在对方设立两个领事馆,美国选择了上海和广州(中国选择了三藩市和休斯顿)作为馆址。经过漫长的三十多年闭馆后,1979年8月31日,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终于由副总统曼德拉解封,新的领事馆落成在广州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11楼。Richard L. Williams成为了自1949年闭馆以来的第一任总领事,时至今日,已经共有11位总领事先后任职。1990年,珠江边填海地上建成了领事馆楼,与白天鹅宾馆比邻,即目前所在的沙面南街1号。4月,美国领事馆重新搬回了沙面,在该领事馆楼办公。

崭新篇章

随着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在2013年7月,使用最新技术建造的美国领事馆新馆在广州珠江新城落成。其设计意在将中美两国的文化联系最大化,尤其是中国南部沿海的“临岸文化”,把树木、河边植物以及公共场所的利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国务院在设计新馆时特别着重于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所以都使用高质且回收成本低的原材料进行建造。新馆对大量自然光的集中利用为领事馆减少了能源开支,也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宽敞的工作环境。由于新馆使用的是凹状的外墙玻璃以及木质的百叶窗,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人员们可以得到充足的日光,与此同时又不会增加热量。雨水也将被收集,并且在一系列的生物池中过滤,或被存储在种植着树木和草丛的花园中。另外,充满着植物的“绿色屋顶”、能够反射阳光的白色屋顶以及拥有最先进技术的机械系统,更是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决心。

自1980年起,珠三角地区(环珠江地区包括深圳和珠海)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当时,在这片只有3500万人口的地方,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今天,根据美国领事馆的政治经济部官员报告,该领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已有两亿中国人和33,000美国人。

华南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大部分移民美国的华人都来自华南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成为了中国内唯一处理赴美移民签证的地方。到1992年,美国在华所有领养签证也由驻广州领事馆统一处理。迄今为止,美国人在中国共收养了90,000个小孩。过去的30年里,移民和非移民申请人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申请量从1979年的27,000人(包括移民和非移民申请人)上升到现在每年超过100万份申请。

今天的广州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在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里,一方面古塔、名胜保存良好,另一方面现代化高楼大厦,高速公路不断建起,使这里成为一个经济中心也是一个政治中心。今天美国在广州所进行的外交活动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但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仍将继续为美国公民、美国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为推进美国外交不懈努力。如果说世界通过广州来了解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那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将继续起着桥梁的作用,促进美国与中国华南地区相互了解。